HR,你就是那只蛙

这几天,小智的朋友圈被一款“旅行青蛙”的游戏刷屏了,没想到这样一款“其貌不扬”的游戏竟然能如此俘获人心。出于好奇,小智也去下载了这款游戏,然后,玩着玩着就停不下来了……

HR们,小智建议你们也去试着玩玩这款游戏。因为玩着玩着你会发现:诶,怎么自己好像就是那只蛙!?在被治愈的同时,你还能从这款游戏中收获一些启示……

一、是做佛系HR?还是治愈系HR?
时下流行佛系,佛系青年、佛系HR等各种代名词应运而生。而这款游戏也具有佛系色彩,它不需要过关和抽卡,节奏也相当缓慢。
这让小编想起来之前推送的一篇调侃类文章:佛系HR的一天。调侃归调侃,小智认为这款游戏里体现更多的不是佛系青年的心理,而是一种心理学里的“共情”,一种同理心。小蛙什么时候出门,多长时间会回来,游戏玩家均无法知晓,只能通过小蛙的明信片了解它怎么样了。这种特别的游戏设定,触发了众多玩家内心里的温情与女性玩家的母性本能。
HR是个特殊的岗位,这个岗位有时是规则的制定者,需要“铁面无私”,有时更需要共情能力(比如员工关系岗位),成为员工的精神垃圾桶。既然我们选择了成为HR,我们就没法做佛系HR,只能做治愈系HR,治愈员工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的心理修复。

二、洞悉员工心理与需求,像产品经理一样做HR
公众号西瓜君一姐春喜表示,这款游戏主要是通过对用户情感的细致洞察,将情感化设计巧妙地融入在了游戏中,继而形成了病毒式的裂变。小智很赞同这样的观点,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抓住了用户心理与痛点,制造出了一个好产品。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企业里,我们都应秉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理念,人力资源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其实,很多知名企业早已经这么做了,多年前小智参加了HROOT举办的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当时腾讯的人力资源嘉宾就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用产品思维去做人力管理的主题,从始至终,那场主题分享的现场座无虚席。可见,众多HR都很赞同产品思维式的人力资源理念和运作方法。
所以,HR应该深入理解老板和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需求,分析他们的痛点,发挥专业优势,运营人力资源工具与方法,研发、推广与运营人力资源产品,从而达到解决企业问题、创造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效果。即,像产品经理一样做HR。
小智相信,只要运用这个思路并实践,HR们终究会设计出一个公司里人力资源管理“爆款”。

三、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极简设计
小智了解到,这款游戏的页面和操作设置地出奇的简单,玩家只需要搜集家门口长出的幸运草,帮小蛙准备好旅行用的东西。剩下的时间,就是看着小蛙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玩家无法干涉,也不需要做什么。玩家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小蛙寄来的明信片与带回的纪念品。
可能是苹果带来的理念,让小智我喜欢上了极简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有其复杂性,但小智总觉得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这种“极简设计”,就以绩效考核为例,有一种观点叫做“只要认真搞,没有什么KPI搞不挎的企业”,王石曾说过:“绩效主义就是企业的脓包”,索尼的一位董事也写了一篇文章叫《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复杂设计的绩效管理能让HR自嗨,陶醉于自己的所谓的“专业度”里,但真的有效吗?
有些岗位与部门的绩效,是否可以极简设计呢?比如,对于牛人,是不是根本不需要考核,因为他们会自我驱动、自我赋能。你给了一堆指标,对他们只有副作用。对于像行政部门这样的服务型部门,是否可以只定员工满意度一个指标呢,也许对于很多部门与岗位而言,聚焦一两个核心绩效指标才是最好的考核方法。

四、做HR是孤独的
这款游戏里那些关于孤单感的唯美画面,做HR的你是否似曾相识呢?
独自站在水流湍急的河边发呆,一个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偶遇小松鼠一起分享坚果,小青蛙一个人背上行囊远行……
这些画面与场景,是不是就是很多时候你工作的场景呢?HR在很多时候是孤独了,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人才的“选、育、用、留”绝不仅是HR一个人的事,但有时用人部门甚至公司老板都不这么认为,出了问题,全都是HR的锅。
是的,HR,你就是那只蛙,虽然有时孤独,但一直在探寻你所在企业人力资源小世界的人资管理答案。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那些孤独的狂欢者,最终会赢得别人的尊重。